2024年,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生态环境部的有力指导下,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推进美丽安徽建设。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6次、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精神、法律法规等内容,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二是以上率下,切实加强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先后召开党组会、厅长办公会、专题会等,研究部署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执法大练兵等法治建设工作。认真落实述法工作。厅领导班子成员将法治工作纳入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三是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四是加强法治培训。邀请省司法厅、人民法院专家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相关法律法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新进人员培训必学内容。
(二)法规标准制定提速增效。一是配合开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立法工作,该《办法》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是完成《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的修订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撑。三是指导各市生态环境局按照“小快灵”立法要求,加快推进市级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起草工作。出台《安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亳州市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办法》《蚌埠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条例》,修订《合肥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有效提升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另有10多件立法项目已向市人大进行申报。四是发布《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21项,倒逼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要求。一是落实议事决策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二是把好审核关口,审核各类文件、合同,提出审核意见207条,并对涉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文件、政策、合同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创新审核流程,按照“初核提出意见、会商统一意见、修改完善意见、出具审查意见”程序对送审文件进行全面审查。对审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总结形成工作提示,反馈起草部门。三是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政策解读主体责任,着重解读背景依据、意义及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目标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等内容,共制作政策解读30份。召开新闻发布会8场。依法按时办结群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4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四是扎实做好复议和应诉工作。在积极应诉的同时,注重矛盾纠纷化解,深入调研案件实际情况和原告(申请人)的真实意图,做到现场查看、现场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
(四)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效。一是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二是强化执法能力。将4058家企业纳入平台联网,实现自动监控。对全省“三个全覆盖”重点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全覆盖巡检,累计巡查排污单位10317家次。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2024年执法大练兵,培训执法骨干150名。下沉萧县等7个县区开展县级执法队伍业务巡回培训,培训执法人员430余人次。对2023年度全国执法大练兵5个表现突出集体和8名表现突出个人给予记功嘉奖。四是提升执法质量。完成全省执法队伍2023年度执法机构履职效能评估。组建160人案卷评查队伍,采取“线上初评 线下复评 专家点评 集体表决”方式,全覆盖评查案卷,促进提升执法水平。
(五)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一是依法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创新“许可前介入 许可时协助 许可后跟踪”服务保障BEST环评审批的作法。积极做好项目环评服务,合肥自贸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改革”入选商务部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二是优化执法监管方式。协同沪苏浙生态环境部门,印发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对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免罚,公布5起免予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三是依法依规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厅领导接访20批36人次。全年共接听群众来电900余次,收到群众来信130件,处理门户网站留言303条,全部按要求登记办理。
(六)多措并举开展普法工作。一是注重在执法过程中实时普法。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的1000余名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开展关于排污达标合规注意事项、自动监控“三个全覆盖”工作要求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二是聚焦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案件办理能力,深入研究问题症结,制定针对性整改举措,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能力。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厅门户网站等平台,公开发布“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等6批重点领域典型案例,形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力震慑。四是发布安徽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案件类型覆盖危险废物违法倾倒、破坏林地、船舶污水违法处置等方面,其中2起案例被评为长三角区域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五是抓住重要普法时间节点。举办安徽省暨合肥市纪念六五环境日和“江淮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宣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联合合肥市科技馆举办核安全普法科普宣传活动,现场组织专家向参观群众展示辐射监测设备,普及辐射安全法律知识。
经过不懈努力,省生态环境厅法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依法整治‘家门口’环境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被列为2024年度全省十件“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生态环境厅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称号。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法规处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